南懷瑾:修心養性“六字訣”,字字千金!
發布時間:2018-04-07 14:13閱讀數: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樣對待你,不要總是怨天尤人,不要總是挑別人的毛病,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的心,一切境都會隨心轉。
——南懷瑾
大家一想到南懷瑾,總會將他跟“國學大師”聯系在一起,“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可每當人們叫他“國學大師”,他都尷尬笑道:“我只是一個年紀大、頑固的、喜歡中國文化的老頭子罷了”。
靜,緩,忍,讓,淡,平,被稱為是南懷瑾先生修心養性的“六字訣”。這“六字訣”,利身心,淡名利,值得借鑒。
靜
少說話,多傾聽。
孔子曰:“智者靜”。靜能生慧,在平靜安寧之中增長智慧,即心清靜、意清靜,智慧即會涌現。水靜極則形象明,心境極則智慧生。平日里,愛說話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寧靜的美。
而且,言多必失。古言“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網絡這個靠語言交流的平臺,多言也會讓人討厭的。想說話了,就對自己說,不要對別人說,因為現在幾乎沒有人愿意聽。
緩
穩著做事,不急不躁。
“欲速則不達”,人生如登山,并非一味的快就好。在追求成功和成果的道路上,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都要懂得快與慢的辯證法。
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并不代表走得好;根據地勢,該快時快,該慢時慢,順其自然,快慢相宜,才是人生最好的節奏。有時候,慢是一門高超的人生學問,是一種高深的智慧。
忍
面對不公,別氣憤,別宣泄。
不公平的事情太多,想來這些世間燥事不免氣憤,一來傷身體,二來又不解決問題,又奈何?“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能改變的事,有智慧能去區別上述兩類事。”這是成功者要具備的三個素質。既然有些事情不是個人能力所能作為的,何不冷眼旁觀呢?宣泄不滿,只會讓旁人看戲。
讓
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生在世,大是大非,不能退讓,但小事情,如果不涉及原則,不妨忍一忍,讓一讓,沒有翻不過的山,沒有越不過的河。能按別人的意見辦的,就不堅持己見。小不忍則亂大謀。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
淡
一切都看淡些,很多事情隨著時間會變成云煙。
對名利,對金錢,對感情,沒有什么是離開了就不能活了的東西。得失也是辯證的,你在這方面損失了,你的心靈會得到釋放,會有機會去嘗試別的選擇。越是看得淡,就越是心靈平靜,就越能體會平凡的幸福。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空中云卷云舒”,要知道“淡”是人生最深的一種滋味。繁華過后是寂寞,絢爛背后是平淡。而淡泊就會寧靜,寧靜就能致遠。
平
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
有棱角的壞處,就是讓別人咬起你來很容易下口。盡管平凡的人,沒有什么色彩,但往往生存的時間最長。人要活得精彩,首先是要能活下去,而不被踢出局。因此,我們需要有親密的朋友,要有自己展露思想的安全空間。在那里,我們就可以顯示我們的不平凡了。
社會上關于南懷瑾的言論很多,有神化的,有妖魔化的...直至2012年,南懷瑾病危無法說話,于彌留之際寫下兩個字:平凡。
所有的一切,都抵不過這“平凡”二字。“萬一我隨時隨地死去,最好有人將此殘留污染之身,碎為微塵,灑下虛空大地,供養一切眾生。”
在南懷謹95年的漫長生涯里,既不負自己,也渡了眾生。九萬里悟道,終歸詩酒田園,做個平凡人,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