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 id="q400m"></li>
  • <td id="q400m"><button id="q400m"></button></td>
  • <td id="q400m"></td>
  • <td id="q400m"><button id="q400m"></button></td>
  • <li id="q400m"><button id="q400m"></button></li>
  • <table id="q400m"></table><td id="q400m"></td>
  • <td id="q400m"><button id="q400m"></button></td>
  • <td id="q400m"></td><table id="q400m"><button id="q400m"></button></table>
  • 技術

    聯系我們

    • 地址:石家莊市槐北路465號
    • 電話:0311-67506935
    • 郵箱:hbsxmyxh@163.com
    • 網址:m.prepaidcellforum.com

    主頁 > 技術 > 疾病防控 >

    規?;N雞場主要動物疫病凈化技術指南

    發布時間:2019-12-16 13:55閱讀數:

    一、適用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全國范圍內開展 “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以下簡稱“兩場”)評估認證的種雞場,有意愿開展動物疫病凈化的雞場可參考執行。

      本指南所稱“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是指符合《規?;B殖場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評估認證辦法(試行)》規定的申請條件,并通過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的評審,達到特定動物疫病凈化評估認證標準的養殖場。

      本指南所稱“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是指符合《規?;B殖場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評估認證辦法(試行)》規定的申請條件,并通過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組織的評審,開展特定動物疫病凈化的養殖場。

      本指南所稱“兩場”評估認證是指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依據《規?;B殖場動物疫病凈化創建場、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評估認證辦法(試行)》規定,對依法開辦的規?;B殖場是否符合“兩場”條件所進行的審查、認證等活動。

      本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幾種主要疫?。呵萘鞲?、新城疫、雞白痢和禽白血病。

      本指南的相應條款應作為規?;N雞場開展疫病凈化的基本要求。

    二、凈化目標

      養殖場參照本指南,結合本場實際,制定動物疫病凈化目標和具體實施計劃,分階段實施凈化工作,達到國家《規?;B殖場動物疫病凈化示范場評估認證標準(試行)》中相應病種的凈化評估認證標準。

    三、技術路線

      養殖場依據本指南,針對不同疫病本底調查情況,一場一冊制定相應凈化方案。采取嚴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免疫預防措施、病原學檢測、免疫抗體和野毒感染抗體監測,淘汰帶毒雞或雞群,對假定陰性雞群加強綜合防控措施,逐步擴大凈化效果,最終建立凈化場。同時加強人流、物流管控和實行全進全出生產模式,降低疫病水平傳播風險;強化本場留種和引種的檢測,避免外來病原傳入風險;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產管理等制度,優化生產結構和建筑設計布局,構建持續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護體系,確保凈化效果持續、有效。

     規?;N雞場主要疫病凈化技術路線圖

    四、綜合防控措施

      種雞場完善和健全凈化綜合防控措施,是雞病凈化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凈化工作、達到凈化目標、維持凈化效果的有效手段。

    (一)設施設備

    1.結構布局

      種雞場規劃布局應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中相關要求。場址應處于交通方便,遠離居民區,遠離生活飲用水源地,遠離畜禽生產場所和相關設施如動物診所、活禽交易市場和屠宰場等,遠離集貿市場和交通要道,遠離大型湖泊和候鳥遷徙路線,選擇利于雞舍保溫和通風的較高地勢,選擇上風向位置,雞舍周圍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

      種雞場建設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工程建設標準《種雞場建設標準》(NYJ/T02-2005)要求進行,生活區、生產區、污水處理區、病死雞無害化處理區分開,各區相距不少于50米;雞舍布局合理,育雛舍、育成舍、種雞舍、孵化室和隔離舍等分別設在不同區域,雞舍相互距離不小于15米。

    2.防疫設施設備

      開展動物疫病凈化的種雞場應配備必要的防疫設施設備,以滿足生產和防疫的需要。對關鍵的設施設備應建立檔案,按計劃開展維護和保養,確保設施設備的齊全完好,保存相關記錄。

      種雞場應設置自然或人工屏障與外界有效隔離,防止外來人員、車輛、動物隨意進入雞場。種雞場雞舍應有防鳥防鼠措施和設施,種雞場應設置明顯的防疫標志。種雞場生產區門口應設置人員消毒設施,采取噴淋、霧化、負離子臭氧消毒或其他更有效的方式。開展疫病凈化的種雞場宜采用較為嚴格的沐浴、更衣、換鞋以及配合噴淋、霧化或負離子臭氧消毒的綜合消毒方式,或其他更有效的方式,確保進入生產區人員的消毒效果。

      種雞場應配套日常物品消毒設備和水源消毒設備,每一棟雞舍門口應設置消毒池,雞舍入口應配有消毒盆,供出入雞舍人員洗手消毒,必要時,種雞場宜配備火焰消毒設備。

    3.獸醫室

      種雞場應設置獸醫室,配備必要的實驗室儀器設備,如離心機等,以滿足日常診療、采樣和血清分離工作需要。獸醫室的設置應與生產區有效隔離,除非必要,其人流、物流應不可與生產區交叉。種雞場獸醫室應配備與工作相適應的消毒設施設備,確保必要時從獸醫室進入生產區的人和物經過有效的消毒處理。

    4.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

      種雞場應有無害化處理設施,采用有效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種雞場應配備處理糞污的環保設施設備,有固定的雞糞儲存、堆放設施和場所,并有防雨、防滲漏、防溢流措施,或及時轉運。

    5.生產設施設備

      種雞場應配備相應數量的種雞舍、育雛舍、育成舍、孵化室和隔離舍等,雞舍的設計應充分考慮減少用水、便于清糞、利于防疫。種雞場應盡可能提高喂料、喂水和給藥過程的自動化和定量控制水平。種雞場應配備必要的降溫保暖設施,確保各階段雞群在較適宜的溫度環境下生長。種雞場應配備相適宜的通風設備,保持雞舍空氣清新,維持舍內溫度濕度。雞場的各類投入品,如飼料、添加劑、藥物、疫苗等應分開儲存且符合相關規定,應配有專門用于疫苗、獸藥保存的冰箱或冰柜。

    (二)管理措施

    1.生產管理

    1)檔案記錄管理

      有各種人員培訓、生產記錄和育種記錄,有飼料、獸藥使用記錄;有完整的防疫檔案,包括消毒、免疫和實驗室檢測記錄;有雞群發病處置記錄或階段性疫病流行情況檔案;有完整的病死雞處理檔案,包括具備相應的隔離、淘汰、解剖或無害化處理記錄。以上所有檔案和記錄保存3年(含)以上,建場不足3年的以建場時間算。

    2)制度管理

      建立投入品(含飼料、獸藥、生物制品)使用制度,免疫、引種、隔離、獸醫診療與用藥、疫情報告、病死雞無害化處理、消毒等防疫制度,銷售檢疫申報制度、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日常生產管理制度、車輛及人員出入管理制度、疫病凈化方案和陽性動物處置方案等。

    3)飼養管理

      種雞場應實行分區飼養和全進全出生產模式,鼓勵有條件的種雞場實行分點飼養全進全出的飼養工藝。根據生產需要對人流、物流、車流實行嚴格的控制。種雞、孵化、育雛、育成、蛋雞、后備雞分群飼養,分別制定飼養標準和防疫程序。

    2.生物安全管理

    1)人流物流管理

      種雞場須建立入場和進入生產區的人員登記記錄。進入生產區人員須經嚴格消毒,由消毒通道進入。進出雞舍時應經消毒池進行腳部消毒和洗手消毒。外來人員禁止進入生產區,必要時,按程序批準和嚴格消毒方可入內。本場負責診療巡查和免疫的人員,每次出入雞舍和完成工作后,都應嚴格消毒。盡量減少本場獸醫室工作人員和物品向生產區流動,必要時需經嚴格消毒。

      外來物品須經有效消毒后方可進入生產區,外來染疫或疑似染疫的動物產品或其他物品禁止入場。外來車輛入場前應經全面消毒,非經許可批準,禁止進入生產區。外來車輛禁止入場,外售雞只向外單向流動。

    2)無害化處理

      種雞場應有無害化處理設施及相應操作規程,并有相應實施記錄。對發病雞群及時隔離治療,限制流動;病雞、死雞及其污染的禽產品應按《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農醫發〔201334號)的要求采用焚燒法、化制法、掩埋法和發酵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3)消毒

      種雞場應嚴格做好人員、車輛、物資進入場區和生產區的消毒。養殖場的消毒設施應定期更換消毒液以保證有效成份濃度。廠區門口消毒設施的常用消毒劑有含氯消毒劑、醛類消毒劑、酚類消毒劑和季銨鹽類消毒劑等。

      生產區內環境,包括生產區道路及兩側、雞舍間空地應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劑有醛類消毒劑、氧化劑類消毒劑等。

      生產區內空欄消毒和帶雞消毒是預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措施。雞舍空欄后,應徹底清掃、沖洗、干燥和消毒,有條件的雞場最好在進雞之前進行火焰消毒。帶雞消毒的消毒藥必須廣譜、高效、強力、無毒、無害、刺激性小和無腐蝕性,如碘制劑、氯制劑、離子表面活性劑等。

      生活區周圍環境應定期消毒,常用的消毒劑有季銨鹽類、氧化劑類消毒劑等。

      除上述日常預防性消毒外,必要時種雞場應對疫源地開展緊急消毒,增加消毒頻次,加強對雞舍及其周邊環境的消毒,避免病原體從雞舍傳出和擴散。種雞場應根據種雞場周邊或本地區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啟動緊急消毒,增加消毒頻率,嚴格控制人員和車輛出入,防止外來疫病傳入。

    4)種源管理

      種雞場引種應來源于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雞場,國外引進種雞和種蛋應符合相關規定,宜優先考慮從獲得農業部凈化評估認證的種雞場引種。引進種雞應具有“三證”(種畜禽合格證、動物檢疫證明、種雞系譜證)。雞場所用種蛋、后備種雞和引入種雞應進行檢測,確認開展凈化的特定病種為陰性。對引入種雞尤其應實行嚴格的隔離檢測,一般在獨立的隔離舍隔離40天以上,確保臨床健康、凈化病種感染陰性后,經徹底消毒方可進入生產線。

    3.防疫管理

    1)免疫

      種雞場應根據本場制定的免疫制度,結合各病種特點、疫苗情況及本場凈化工作進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立免疫檔案。同時,根據周邊及本場疫病流行情況、凈化工作效果、實驗室檢測結果,適時調整免疫程序。鼓勵通過特定疫病免疫凈化評估認證的種雞場,結合自身實際,評估疫病防控成本,分種群、分階段、有步驟地由免疫凈化向非免疫凈化推進。

    2)監測

      根據制定的禽流感、新城疫等病的監測計劃,切實開展疫病監測工作,及時掌握疫病免疫保護水平、流行現狀及相關風險因素,適時調整疫病控制策略。根據建立的特定疫病凈化方案和發現陽性動物處置方案等,切實開展凈化監測、隔離、淘汰和無害化處理等工作。

    3)診療巡查

      獸醫管理人員及生產人員定期(一般每天)巡查雞群健康狀況,盡早發現病雞,及時隔離病雞、處理死雞、徹底消毒,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持續跟蹤轉歸情況,并作相應記錄。

      需要開展臨床解剖時,應做到定點解剖、無害化處理、填寫解剖記錄和無害化處理記錄;確保單向流動,臨床解剖人員不得立即返回生產區;必要時采集樣品開展實驗室檢測。

      開展特定動物疫病凈化的種雞場,在制定凈化方案,開展凈化監測和維持性監測的同時,重點做好日常疑似病例的巡查,根據凈化病種不同,做好疑似病例的處理。發現疑似病例應立即采取隔離治療、淘汰、撲殺等措施,并及時確診。加大同群監測,必要時啟動緊急免疫和加強免疫。加強消毒和生物安全措施,盡可能阻斷舍間傳播。

      按本場建立的動物發病或階段性疫病情況報告制度,定期上報至本場相關負責人,并建立檔案。

      收集、了解和掌握本區域動物疫病流行情況,及時開展相應綜合防控措施。必要時啟動緊急消毒預案及配套措施,如減少人員外出、嚴控人流物流入內等,有條件的養殖場可探索預警機制。

    4)淘汰

      種雞場應建立種雞淘汰、更新和后備雞留用標準,在關注生產性能、育種指標的同時,重點關注垂直傳播疫病情況。在凈化病種感染比率較高時,可在免疫、監測、分群、淘汰的基礎上,加大種雞群淘汰更新比率,嚴控后備雞并群。在凈化病種感染比例較低時,在免疫、監測、清群、淘汰的基礎上,種雞場結合生產性能,縮短更新周期甚至一次性淘汰所有帶毒雞。種雞場應建立種雞淘汰記錄,因傳染病淘汰的雞群,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必要時實行撲殺和無害化處理。

    5)防疫人員管理

      開展動物疫病凈化的種雞場應建立一支分工明確、責任清晰、能力與崗位相當的疫病凈化工作小組,確保凈化工作順利實施,出現臨床病例或隱性感染時能得到及時處理。養殖場應至少配備一名專業獸醫人員。場內所有員工應開展定期培訓,確保相應生產和管理制度得以有效宣貫。鼓勵種雞場對場內員工開展定期體檢,如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員工應將其調離生產崗位。

    五、凈化程序

      為實現凈化目的和維持凈化效果,種雞場開展動物疫病凈化之前,應根據本指南,力求健全生物安全防護設施設備、強化飼養管理、嚴格執行消毒措施和規范無害化處理措施,構建“規范化、制度化、設施化和無害化”的防疫和生產體系。

      本指南按病種講述各疫病凈化工作中所需要經歷的三個階段,即本底調查階段、免疫控制(或監測凈化)階段和凈化維持監測階段。有條件的養殖場可根據本場本底調查情況,自主選擇進入免疫控制階段或維持監測階段。

    (一)禽流感、新城疫

    1.本底調查階段

      1)調查目的

      掌握本場禽流感、新城疫的感染情況,了解雞群健康狀態、免疫水平,評估凈化成本和人力物力投入,制定適合于本場實際情況的凈化方案。

      2)調查內容

      全面考察雞場實際情況,包括基礎設施條件、生產管理水平、防疫管理水平及獸醫技術力量等,觀察雞群健康狀況,了解本場禽流感、新城疫的流行歷史和現狀、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等,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改進措施。同時通過對種雞場的雞群按照一定比例采樣檢測,掌握禽流感、新城疫帶毒和免疫抗體水平情況。

    2.免疫控制階段

      本階段,種雞場應根據疫病的本底調查結果和凈化疫病特點,采取以免疫、監測、分群、淘汰、強化管理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使禽流感和新城疫的臨床發病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實現免疫無疫狀態,為下一步非免疫無疫凈化奠定基礎。

    1)控制目標 

      對有禽流感、新城疫臨床疑似病例的雞群和死亡雞進行病原學監測,淘汰感染雞,及時清除病原。通過強化免疫和免疫抗體監測,維持較高的免疫抗體水平,降低雞群易感性,將臨床發病控制在最低水平,逐步實現免疫無疫。

    2)控制措施

      種雞場應優先選用本場或區域優勢毒株相對應的優質疫苗,制定禽流感、新城疫免疫程序和抗體監測計劃,在保障養殖管理科學有效、生物安全措施得力和環境可靠的同時,根據抗體監測效果及周邊疫情動態適時調整免疫程序,在做好種雞群免疫的基礎上,重點做好雛雞、育成雞的免疫。

    3)監測內容及比例

      本階段的監測重點是后備雞轉群和開產前(或留種前)的免疫抗體監測和病死雞的病原監測,確保種雞群及個體良好的免疫保護屏障、跟蹤雞群病原感染情況,具體監測情況見下表。

    4)監測結果處理

      對免疫抗體不合格的種雞群加強免疫一次,3-4周后重新采血檢測,按照雞場制定的淘汰計劃,淘汰加強免疫后抗體不合格的種雞群。

      對病死雞進行病原學監測,對病原學監測陽性和發現的禽流感或新城疫臨床疑似病例,報告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時采集病料送省級疫控機構診斷,如確診發生禽流感或新城疫,養殖場應配合獸醫部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

    5)控制效果評價

      當種雞群歷經兩次及兩次以上普檢和隔離淘汰,種雞群抽檢群體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90%以上(其中HI平均滴度27,群體HI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0%以上);連續兩年未發現禽流感、新城疫病原學陽性且未出現禽流感、新城疫臨床病例,即認為達到禽流感、新城疫的免疫無疫狀態,可按照程序申請凈化評估認證。

      有條件的養殖場,可探索哨兵動物監測預警機制,禽舍可設置非免疫育成雞,跟蹤觀察,定期監測。

    3.檢測方法

    1)禽流感

      1血清學檢測

      執行標準:GB/T 18936-2003。

      方法:血凝抑制試驗(HI)。

      2病原學檢測

      執行標準:(GB/T19438.2-2004、GB/T19440-2004)以及農業部行業標準(NY/T772-2004)。

      方法:采用病毒分離或禽流感病毒RT-PCR試驗對于所有亞型的AIV進行檢測。必要時對病毒進行分型鑒定。

    2)新城疫

      1血清學檢測

      執行標準:GB/T 16550-2008。

      方法:血凝抑制試驗(HI)。

      2)病原學檢測

      執行標準:GB/T 16550-2008。

      方法:采用病毒分離或新城疫病毒熒光RT-PCR試驗檢測。通過基因測序區分野毒和疫苗毒。

    (二)禽白血病

    1.本底調查階段

      1)調查目的

      了解本場禽白血病的感染情況,了解雞群健康狀態和疫病帶毒情況,評估凈化成本和人力物力投入,制定適合于本場實際情況的凈化方案。

      2)調查內容

      全面考察雞場實際情況,包括基礎設施條件、生產管理水平、防疫管理水平及獸醫技術力量等,觀察雞群健康狀況,了解本場及引種來源種雞場的白血病流行歷史和現狀,引種來源種雞場對白血病定期檢測的資料。同時通過對種雞場的雞群按照一定比例采樣檢測,掌握禽白血病帶毒情況。

    2.監測凈化階段

      本階段,種雞場應根據本底調查結果和禽白血病特點,采取以監測、分群、淘汰、強化管理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將禽白血病的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甚至無疫狀態,逐步清除帶毒雞,實現種群凈化,達到凈化狀態。

    1)階段目標

    病原學抽檢,原種場全部為陰性,祖代場、父母代場陽性率低于1%;血清學抽檢,A-B、J抗體及蛋清p27抗原檢測,祖代場、父母代場陽性率低于1%;連續二年以上無臨床病例。

    2監測內容及比例

      1)原種雞場

      種雞群:對同一批次的種雞群,按以下順序開展凈化工作。依次完成多個世代的監測凈化,直至建立陰性種雞群。

      孵化室雛雞檢測:收集陰性種雞的種蛋,同一只種雞來源的種蛋放在一起,分群孵化。采集全部1日齡雛雞的胎糞,檢測p27抗原。有一只雛雞為陽性,則同一種雞來源的雛雞均判為陽性,不作種用。陰性雛雞分成小群飼養(2050只)。對選留的雛雞,以母雞為單位,同一母雞的雛雞放于一個籠中隔離飼養。每個籠間不可直接接觸,包括避免直接氣流的對流。飼養期間要采取避免水平傳播的各種措施。接種疫苗時避免共用注射器。

      ② 后備種雞篩選檢測:采集56周齡雞血漿,分離培養ALV。選出陰性雞,隔離飼養,作為后備種雞。

      種雞開產初期檢測凈化:選擇每只種雞開產最初的2-3枚蛋,取蛋清的混合樣品,用ELISA方法檢測蛋清中的p27抗原,淘汰抗原陽性雞。其余雞采集血漿接種DF-1細胞分離病毒,用ELISA方法檢測p27抗原,淘汰陽性雞。

      40-45周齡留種前檢測凈化:取每只雞的2-3枚蛋對蛋清做p27抗原檢測,淘汰陽性雞。其余雞采集血漿接種DF-1細胞分離病毒,用ELISA方法檢測p27抗原,淘汰陽性雞。

       對建立的陰性種雞群每6個月抽檢血清樣品200份,監測A-B亞群抗體和J亞群抗體。

      ⑥種蛋的選留和孵化:在經步驟④留種前檢測淘汰陽性雞后,每只母雞僅選用1只檢測陰性公雞的精液授精。按規定時間留足種蛋,每只母雞的種蛋均標號。在出殼前,將每只母雞的種蛋置于同一標母雞號的專用紙袋中,置于出雛箱中出雛。

      ⑦第二世代雞的檢測和淘汰:經上述①~⑤步檢測淘汰后種雞的出殼的雛雞,作為凈化后第二世代雞。繼續按①~⑤的程序,實施第二世代的檢測和凈化。第三世代后可按此程序繼續循環進行。

      ⑧連續進行多個世代種雞的ALV檢測與凈化,直至p27抗原、A-B亞群抗體和J亞群抗體達到凈化標準。

      公雞:對種雞群配套的公雞,按以下順序開展凈化工作。

      孵化室1日齡雛雞檢測,同母雞(先收集胎糞一次,再鑒別雌雄)。

      第一次挑選公雞時,采集血漿進行病毒分離檢測。在開始供精之前,至少經過病毒分離檢測一次,淘汰陽性雞。

      在生產階段采血漿進行病毒分離檢測一次。采集精液后,檢測精液p27抗原及接種DF1細胞分離病毒,淘汰陽性雞。

      2)祖代、父母代雞場

      對于祖代和父母代雞場的種雞群和公雞,按照以下要求開展凈化,監測情況見下表。

    3)監測結果處理

      對帶毒雞應及時淘汰,加強同群雞的監測,直至建立本場陰性種雞群。

    4)監測效果評價

      原種雞場,連續3個世代未分離到外源性禽白血病,祖代場、父母代場病原陽性率低于1%;抽檢A-B、J抗體,原種場全部為陰性,祖代場、父母代場陽性率低于1%;連續兩年以上無臨床病例,即認為達到禽白血病凈化狀態,可按照程序申請凈化評估認證。

    3.凈化維持階段

      種雞場達到禽白血病凈化狀態或通過農業部評估認證后,可開展維持性監測。原種雞場,從逐只雞分離病毒,改為在開產后按一定比例(如5%-10%)檢測血清抗體和蛋清p27抗原,如無陽性,可逐年減少檢測比例;祖代和父母代雞場從無白血病雞場引種連續2年,可按5%-10%比例進行維持性監測。

    4.檢測方法

      p27抗原和A-B、J抗體的檢測應優先選擇ELISA方法,或其他有效可靠的方法。

    (三)雞白痢

    1.本底調查階段

      1)調查目的

    掌握本場雞白痢的感染情況,了解雞群健康狀態和疫病帶毒情況,評估凈化成本和人力物力投入,制定適合于本場實際情況的凈化方案。

      2)調查內容

      全面考察雞場實際情況,包括基礎設施條件、生產管理水平、防疫管理水平及獸醫技術力量等,觀察雞群健康狀況,了解本場雞白痢流行歷史和現狀、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等,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改進措施。同時通過對種雞場的雞群按照一定比例采樣檢測,掌握雞白痢感染情況。

    2.監測凈化階段

    本階段,種雞場應根據疫病的本底調查結果和凈化疫病特點,采取以監測、分群、淘汰、強化管理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將雞白痢的臨床發病控制在最低水平甚至無疫狀態,逐步清除感染雞,實現種群凈化,達到雞白痢凈化狀態。

    1階段目標

      血清學抽檢,原種場全部為陰性,祖代種雞場陽性率低于0.2%,父母代種雞場陽性率低于0.5%,種公雞全部為陰性;連續兩年以上無臨床病例。

    2)監測內容及比例

      本階段的監測重點是后備雞轉群和開產前的感染抗體監測、死胚或弱雛的細菌分離監測,具體監測情況見下表。

    監測期間,如發現種群雞白痢陽性異常升高,應及時分析管理因素及技術因素,加大監測密度,評估生物安全措施有效性,評估感染風險。

    3)監測結果處理

      對發現的感染雞應及時淘汰、撲殺,加強同舍雞群監測。

    4)監測效果評價

    曾祖代及以上連續3代血清學檢測全部為陰性,祖代種雞場雞白痢血清學陽性率低于0.2%,父母代種雞場陽性率低于0.5%;種公雞的雞白痢血清學全部為陰性,連續兩年以上無臨床病例,即認為達到雞白痢凈化狀態,可按照程序申請凈化評估認證。

    3.凈化維持階段

      種雞場達到雞白痢凈化狀態或通過農業部評估認證后,可開展維持性監測。曾祖代及以上連續3代血清學檢測全部為陰性,可按5%-10%比例進行監測。祖代和父母代雞場從無白痢雞場引種連續2年,可按5%-10%比例進行監測。

    4.檢測方法

    1)血清學檢測

      執行標準:可參照NY/T 536-2002。

      方法:采用平板凝集試驗檢測血清或全血。 

    2)病原學檢測

      執行標準:可參照NY/T 536-2002。

      方法:采用病原分離方法分離和鑒定雞白痢。

    六、凈化效果維持措施

    (一)加強管理

      嚴格執行衛生防疫制度,全面做好清潔和消毒;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實行人員進出控制隔離制度;規范飼養管理行為。

    (二)規范免疫

      根據本地區和本場疫病流行情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制定免疫程序,并按程序執行。通過凈化評估認證的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可逐步退出免疫,實施非免疫無疫管理。如凈化維持期間監測發現隱性感染或臨床發病,應及時調整免疫程序,必要時全群免疫,加大監測和淘汰力度,實行全進全出,嚴格生物安全操作,維持凈化效果。

    (三)開展持續監測

      凈化雞群建立后,定期開展監測,以維持凈化雞群的健康狀態。

    (四)保障措施

      養殖企業是疫病凈化的實施主體和實際受益者,應遵守凈化管理的相關規定,保障疫病凈化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按本指南要求,結合本場實際,開展動物疫病凈化。種雞場應做好疫病凈化必要的軟硬件設計改造,保障凈化期間采樣、檢測、陽性雞群淘汰清群、無害化處理等措施順利實施。種雞場應按照本指南要求,健全生物安全防護設施設備、加強飼養管理、嚴格消毒、規范無害化處理,按期向凈化認證單位提交疫病凈化實施材料,及時向凈化認證單位報告影響凈化維持體系的重大變更及疫病凈化中的重大問題等。










     

    类似奇米色视频,尤物视频在现观看,北京市星海钢琴有限公司官网,午夜性爱视频网站
  • <li id="q400m"></li>
  • <td id="q400m"><button id="q400m"></button></td>
  • <td id="q400m"></td>
  • <td id="q400m"><button id="q400m"></button></td>
  • <li id="q400m"><button id="q400m"></button></li>
  • <table id="q400m"></table><td id="q400m"></td>
  • <td id="q400m"><button id="q400m"></button></td>
  • <td id="q400m"></td><table id="q400m"><button id="q400m"></button></table>